河蟹常见病害有颤抖病、肠炎病、水肿病、黑鳃病等。

颤抖病:及时捞出病蟹并使用复合碘溶液全池消毒,饲料中添加适量恩诺沙星拌料饲喂,连喂7天左右。

肠炎病:及时隔离病蟹并捞出死蟹,全池泼洒稀释聚维酮碘溶液,连泼两天。此外,饲料中添加适量舒福安药剂拌料饲喂,连喂4-6天。

水肿病:将趴在浅水区不愿下水的病蟹隔离治疗,全池泼洒相应药剂

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,常见的有颤抖病、肠炎病等

一、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

1、颤抖病

(1)发病症状:颤抖病是河蟹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,河蟹发病后,行动缓慢,蟹足的抓力变小,食欲也会大量下降,严重时停止进食。观察鳃部发现排列混乱,颜色较深。走路时会发现蟹足在颤抖,腹部没有贴紧地面。颤抖病的传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,主要发生在每年的春夏两季,夏季发病更为严重。

(2)防治方式:发现病蟹后要及时捞出池塘,然后进行全池消毒,消毒剂可以使用复合碘溶液等。根据池塘面积控制好消毒剂用量,在泼洒之前要对消毒剂进行稀释工作,持续两天。且需要在饲料中混合拌入适量的恩诺沙星等药物投喂,持续一周左右。

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,常见的有颤抖病、肠炎病等

2、肠炎病

(1)发病症状:肠炎病也是常见病害之一,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,由于这种不良天气会导致池塘水质变差,且在投喂了不良饲料或者是投放过多。导致河蟹进食后,肠胃受到感染,降低体质,抗病力不足,食欲变差。河蟹逐渐虚弱无力,肠胃发炎,将病死蟹剖检后发现胃中无食物并且伴有黄色的黏液。

(2)防治方式:如果确定是肠胃炎后,要将病蟹隔离,捞出死蟹,使用稀释过的聚维酮碘进行全池均匀泼洒,连续两天。然后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舒福安药剂,控制好用量,持续投喂4-6天。

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,常见的有颤抖病、肠炎病等

3、水肿病

(1)发病症状:水肿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,河蟹感染水肿病后,在河蟹的胸部与腹部会出现红肿透明状,病蟹失去行动能力。经常趴在池塘边的浅水处,3-5天左右后死亡。其中雄蟹的发病症状更为明显,除了发病部位逐渐透明,鳃部也会逐渐变白,白天不下水,在岸上死亡。

(2)防治方法:与以上两种病害防治方式相同,将趴在浅水区不愿下水的病蟹隔离治疗。然后全池泼洒对应药剂,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内服药物加以治疗。

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,常见的有颤抖病、肠炎病等

4、黑鳃病

(1)发病症状:河蟹感染黑鳃病后主要症状发生在鳃部,鳃部颜色逐渐变黑,并且发病严重的时候所有鳃丝无一幸免。病蟹行动受阻,与水肿病相似,白天不愿下水,由于鳃部感染,呼吸受到严重的阻碍。死亡率较高,通常发生在最后的出栏阶段,体型越大,发病率越高。

(2)防治方式:加强池塘的水质管理,定期换水,增强水质,及时清理残留饵料,做好遮阳工作,避免水质变差。发病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粉,控制好用量,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投喂,缓解病情。

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,常见的有颤抖病、肠炎病等

二、河蟹从小到大需要多久

1、河蟹从幼苗到成熟上市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。

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,常见的有颤抖病、肠炎病等

2、每年的4月进蟹苗,养殖到当年的12月成扣蟹,第2年进大池养殖,最快到中秋节前十天左右即可上市。
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学问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学问立场。
冬季钓鱼适合钓多深,一般可保持在3-5米

冬季钓鱼适合钓多深,一般可保持在3-5米

钓深论述:冬季钓鱼时,钓深一般为3-5m。钓点远近:冬季钓鱼时,一般选择在距离岸边5-6m以上的深水区作钓为宜。如果气温连续三天超过15℃,则考虑钓近。出钓时间
用哪种饵可快速钓获塘角鱼,红蚯蚓或鸡肠子的效果较好

用哪种饵可快速钓获塘角鱼,红蚯蚓或鸡肠子的效果较好

垂钓塘角鱼时,一般选择野生红蚯蚓作饵,或者是使用鸡肠、鸭肠、泥鳅等进行代替。除开自然饵料以外,还可以使用螺鲤2号、天下鲫、红虫鲫、4号鲫等商品饵料进行代替。此外
倒挂金钟怎么度夏,每天浇一次水并定期对叶片喷水降温

倒挂金钟怎么度夏,每天浇一次水并定期对叶片喷水降温

遮阳措施:将倒挂金钟放在阴凉通风处养护,避免叶片受到强光照射。科学浇水:每天浇一次水,并对叶片以及在植株附近喷水增湿。施肥管理:夏季暂停施肥,或根据植株的长势适